賽前緊張是所有車手共同的敵人:手心冒汗、心跳狂飆、呼吸紊亂……一旦陷入負面回圈,別說維持踏頻,就連最基本的力量輸出都可能崩盤。想在關鍵時刻保持冷靜、踩出黃金節奏,你需要的不僅是體能,更是科學化的「心理韌性訓練」。 今次我們將從賽前焦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談起,拆解 6 套實用降壓心法;並示範如何結合踏頻管理、呼吸控制與 Bryton Rider S 系列即時數據,讓大腦、心肺、肌肉節拍同步,陪你突破 PB。

目錄
-
明確化目標:把未知轉成可執行計畫
-
意象訓練:讓大腦「預騎」每一公里
-
肌肉 + 呼吸放鬆:關閉緊張開關的黃金 10 分鐘
-
正向自我對話:一句話重寫比賽劇本
-
CO₂ 耐受度訓練:用呼吸鎖定穩定踏頻
-
Bryton Rider S 系列:把自信數據化,讓節奏看得見
明確化目標:把未知轉成可執行計畫
緊張來自「未知」與「不確定」。比賽前 4–6 週,將目標拆解成功率、踏頻、心率三條數據軸,並用週期化模式(基礎 → 強化 → 疲勞釋放)安排訓練。每一次達標都在大腦留下「我做得到」的正向痕跡;賽前回顧訓練日誌,你面對起跑線的心,就像開過縱貫線的機車,油門熟得很。
小技巧:根據運動心理學研究報導,將目標列印貼在工作桌或車架上,每日視覺化提醒可減少 27% 的「焦慮預期」。
意象訓練:讓大腦「預騎」每一公里
原理:大腦無法精確區分「真實動作」與「高解析想像」。反覆觀想賽道、變速、抽車動作,可加速神經路徑建構,降低臨場不確定感。
做法:
-
找到線上訓練APP的賽道影片,配合靜態腳踏模擬。
-
想像踏頻、呼吸、肌肉用力方向。
-
每週 3 次、每次 10 分鐘,連續 3 週。
成果:研究顯示,持續 3 週意象訓練組的選手,賽事前 5 分鐘心率飆升幅度平均下降 9–12%,踩踏節奏更平順。

肌肉 + 呼吸放鬆:關閉緊張開關的黃金 10 分鐘
-
漸進式肌肉放鬆 (PMR):腳趾→小腿→大腿→核心→肩頸,每區域用力 3 秒再慢放 7 秒,完整掃描一次約 4–5 分鐘,降低交感神經興奮。
-
4-6-8 深呼吸:4 秒吸、6 秒屏、8 秒吐,重複 5 組,可快速提升迷走神經活性(副交感),讓心率下滑、思緒變清晰。
-
時機:起跑線前 10 分鐘最有效,也可在等待上場、排隊時快速進行。
正向自我對話:一句話重寫比賽劇本
語言會塑造情緒。
「如果失敗怎麼辦」試著轉化為→「保持 90RPM,我掌控節奏」。
「對手好強」試著轉化為→→「我的踏頻穩,爬坡能守」。
重點是短、肯定、可執行。將一句口令寫在手套或龍頭袋上,視線每掃過一次,就相當於給大腦打一劑正能量。

CO₂ 耐受度訓練:用呼吸鎖定穩定踏頻
過度換氣會讓二氧化碳過度排出,導致血液 pH 值上升、血管收縮,心率飆高→節奏亂掉。透過 BOLT 測試(屏氣到第一個吸氣衝動的秒數)檢視耐受度:
-
<20 秒:易焦慮族
-
20–40 秒:中等
-
40 秒:優秀
提升方法:鼻吸 3 秒 → 鼻吐 6 秒,或做「箱型呼吸 4×4×4×4」。每天 5 分鐘,四週後 BOLT 分數可提升 30%,長坡時踏頻波動減少 5–8 RPM。

Bryton Rider S 系列:把自信數據化,讓節奏看得見
- 即時踏頻顯示:踏頻即時監控,讓你在專注路況時仍能掌握節奏。
- Climb Challenge 2.0:進入爬坡頁面即可同步查看剩餘距離、累積爬升與即將到來的坡度曲線。視覺化資訊有效減少「未知路段」帶來的焦慮,讓配速決策更從容。
- 心率監控:連接相容心率帶後,車錶可即時顯示心跳,並透過運動提示功能選擇數據範圍區間,每當超過或是低於範圍值便會示警。
穩定的心理素質是踩出黃金踏頻的前提,而黃金踏頻又能給心靈反饋穩定的信心。透過科學化心智訓練結合 Bryton Rider S 系列車錶的即時數據回饋,你不只是按表操課,而是用證據說服自己:「我準備好了。」下一場出賽,讓節奏與心率同頻共振,將緊張轉化成推進力,踩出屬於你的巔峰表現!